在建筑材料領域,砂作為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料,其生產方式的選擇對成本控制有著重大影響。當下,干法制砂樓憑借其獨特優勢,與傳統水洗砂在生產成本方面呈現出顯著差異。本文將深入剖析二者在生產成本上的不同,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決策參考。
一、水資源消耗成本
(一)水洗砂的高耗水現狀
水洗砂工藝依賴大量水資源來清洗砂石中的泥粉和雜質。據行業數據統計,每生產1噸砂石料,水洗砂大約需要消耗2到3.5立方米的水。如此高的用水量,不僅意味著水資源采購成本的增加,在一些水資源稀缺地區,獲取水源本身就可能面臨諸多困難與額外費用。
以日產量500噸水洗砂場為例,每日耗水量可達1000 - 1750立方米。若當地工業用水價格為5元/立方米,僅水費一項,每日支出就高達5000 - 8750元,一個月(按30天計算)的水費成本在15 - 26.25萬元。
(二)制砂樓的節水優勢
干法制砂樓在生產過程中無需用水進行清洗,從根本上避免了水資源的大量消耗。制砂樓通過風力分選、振動篩選等物理方法去除雜質,無需用水。這使得制砂樓在水資源匱乏地區也能生產,極大地降低了因水資源消耗帶來的成本壓力。
二、設備投資與維護成本
(一)水洗砂設備的投資與維護
水洗砂設備主要包括洗砂機、破碎機、篩分機等。一套完整的水洗砂生產線,設備投資成本因產量和設備品牌、質量而異。小型水洗砂生產線(時產10 - 30噸)設備投資可能在30 - 80萬元;中型生產線(時產30 - 100噸)投資在80 - 200萬元;大型生產線(時產100噸以上)投資則超過200萬元 。
而且,水洗砂設備長期在潮濕環境下運行,設備磨損嚴重。洗砂機的葉輪、水槽等部件,以及輸送管道等,需要頻繁更換易損件,增加了維護成本。據統計,水洗砂設備每年的維護費用可能達到設備投資的10% - 20% 。
(二)制砂樓的設備投資與維護
制砂樓通常采用集成化設計,設備高度整合。雖然單套設備價格可能高于水洗砂生產線中的單臺設備,但從整體采購來看,減少了設備種類與數量。例如,一套小型制砂樓(時產 50噸)設備投資約80 - 150 萬元,大型制砂樓(時產500噸)可達800萬元。
在維護方面,制砂樓設備集成度高,維護工作相對集中。設備的標準化與模塊化設計,使得易損件通用性增強,備件儲備成本降低。并且,由于干法制砂過程中設備無需接觸大量水分,設備磨損程度相對較低,后期維護成本明顯低于水洗砂設備。
三、環保處理成本
(一)水洗砂的環保難題與成本
水洗砂產生的大量廢水若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放,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。因此,水洗砂場必須配備污水處理設施,如沉淀池、壓濾機等。污水處理設備的投資成本較高,一套完整的污水處理系統投資可能在50 - 100萬元 。
此外,污水處理過程中還需要消耗大量藥劑,以及支付設備運行的電費等。據估算,水洗砂場每月的污水處理成本可能在5 - 10萬元。同時,環保監管日益嚴格,水洗砂場若環保不達標,還可能面臨罰款等額外成本。
(二)制砂樓的環保優勢與低成本
干法制砂樓采用全封閉和負壓的工藝設計,有效避免了粉塵外溢問題。并且,由于無需水洗,不存在廢水排放問題,減少了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與運行成本。此外,制砂樓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石粉等副產品可通過收塵系統統一收集,這些石粉具有一定經濟價值,可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。
四、場地與基建成本
(一)水洗砂的場地需求與基建成本
水洗砂生產線設備布局分散,占地面積大。除了設備擺放空間,還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設沉淀池、堆放原料和成品等。在土地資源稀缺、價格高昂的地區,土地租賃成本成為沉重負擔。
同時,為滿足設備安裝要求,需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,如澆筑設備基礎、修建物料輸送通道等,進一步增加了基建成本。以一個中型水洗砂場為例,場地租賃面積可能需要5 - 10 畝,每年土地租賃費用可能在10 - 30萬元。基建成本在設備投資的10% - 15%左右。
(二)制砂樓的緊湊布局與低成本
制砂樓采用緊湊的集成化設計,占地面積小。其基礎建設相對簡單,只需對樓體進行穩固基礎施工,無需大規模復雜基建。同樣規模的制砂項目,制砂樓占地面積可能僅為水洗砂生產線的1/3 - 1/2。這大大降低了土地租賃成本和基建成本。
綜合來看,制砂樓在生產成本方面相較于水洗砂具有明顯優勢。雖然制砂樓的初始設備采購成本可能較高,但從水資源消耗、設備維護、環保處理以及場地與基建等全生命周期成本考量,制砂樓憑借其環保、節能等特性,能夠有效降低整體生產成本,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與可持續發展能力。在當前環保要求日益嚴格、資源節約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,制砂樓無疑是砂石生產行業更優的選擇。
掃一掃 關注我們